通过规范有效的药物治疗,可以将HIV病毒载量控制在非常低的水平,当患者长期达到病毒抑制后,也能回归健康生活。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感染病中心首席专家蔡卫平近日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随着我国持续推进HIV疫情防控措施,HIV感染防控已经呈现出良好的态势,大部分感染者经过长期规范的抗病毒治疗,有望实现长期存活。
HIV传播风险和感染者体内的病毒载量密切有关,HIV病毒载量检测是检验抗病毒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临床治疗方案调整与否的重要依据。
如今,HIV病毒载量检测“达标”备受重视。随着医学和创新药物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HIV感染者已将愿望变为了现实——连续6个月以上检测的病毒载量低于50拷贝/毫升,也就是俗称的HIV病毒载量“达标”。
蔡卫平表示,从感染者角度来看,在进行抗病毒治疗的过程中,将病毒载量控制在50-200拷贝之间仍然存在比较高的耐药风险,因此,还是建议感染者要尽力把病毒载量控制在50拷贝以下,基本可以达到完全抑制病毒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感染者发生耐药、低病毒血症的风险,从国家公共卫生层面上来看,对于控制HIV疫情传播也是有利的。
病毒载量下降,HIV感染者是直接受益者,可以最大程度保存和恢复免疫功能,从而降低艾滋病相关发病率和病死率。同时,根据“持续检测不出”=“不具有传染性”的界定,病毒载量低可以降低性行为传播HIV的风险。
“U=U的概念仅限于性传播途径。”蔡卫平提醒,即使病毒载量低于目前最敏感的检测下限20拷贝/毫升,艾滋病病毒仍然可以通过血液传播。比如在输血时,会把血液中的细胞和血浆都同时输进去,细胞里面的HIV病毒仍会发生传染。“所以,仅仅HIV病毒载量检测‘达标’并不等于艾滋病治愈,感染者仍然要长期坚持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实现持续的抑制病毒复制和长期治疗成功。”他表示。
“抗病毒治疗检测达标最关键的点是在病毒抑制方面,病毒抑制检测达到50拷贝以下即为新版指南所讲的‘达标’。”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感染病中心主任李凌华称,对感染者来说,如果体内的病毒载量能够达到20拷贝以下,说明已经达到了比较好的抗病毒的治疗效果。
李凌华建议感染者在接受抗病毒治疗之后,要定期去医院进行病毒检测,最好是三个月一次。此外,针对新发感染者,由国家经费支持,会分别在接受治疗之前、治疗6个月以及治疗一年时提供三次免费抗病毒检测机会。同时,在治疗之前还会做一次免费的耐药检测,以此增加病毒检测的频率,帮助感染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抗病毒治疗,达到病毒抑制。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