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草在《神农本草经》中被称为“蜜甘”、“美草”,并被列为上品,是临床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中药。早在晋代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发现甘草可以“治七十二种乳石毒,解一千二百般草木毒”,是解毒的良药。

甘草味甘,性平,有清热解毒、益气和中、祛痰止咳及缓急止痛的功效。将甘草与其他药物配合使用,可治疗不思饮食、心腹胀满、肠鸣泄泻、气喘咳嗽、痈疽疮疡和腹中挛急疼痛等多种不适症状。在现代医学研究中,甘草还可用于治疗肝炎、肺结核、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栓性静脉炎、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疟疾等疾病。
甘草在应用时,最常见的任务是减轻一些药物的毒副反应,帮助“君药”发挥作用,使方中诸药同舟共济、驱除病患。古人称:“甘草,味至甘,得中和之性,有调补之功。故毒药得之解其毒,刚药得之和其性,表药得之助其外,下药得之缓其速”。因此,甘草有药中“和事老”、“国老”的称号。
甘草的生用与炙用是有区别的。中医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甘草生用则通,炙用则补。生甘草以清热、降火、解毒为长,用于湿疹、疮疡肿毒、发热等症。经蜜炙后,甘草的性味由甘平变为甘温,功效也发生了变化,有补益脾胃、温中散寒、除邪热、润肺益气的作用。
然而,甘草的药用功效绝不仅是担负着调和诸药的重任,也不仅限于能解诸毒,它还有着许多其他方面的功效。《神农本草经》有记载:“甘草有坚筋骨,长肌肉,倍气力及解毒之功,能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与金疮肿。”《名医别录》有言:“甘草能温中、下气、止咳止渴,解百药毒。”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则说它“协合群品,有元老之功,普治百邪,得王道之化。赞帝力而人不知,敛神功而己不与,可谓药中之良相也”。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展览现场。中国国家博物馆供图123456789下一页人民网北京1月9日电(记者刘微)1月8日,由中国...
				
1月8日,人们在西乌珠穆沁旗的一家瑜伽馆练习瑜伽。近年来,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随着牧区生...
				
春节临近,沈阳局集团公司沈阳车务段把电煤运输作为重中之重工作来抓,确保管内11家电厂电煤储备充足,为...
				
据人民银行官网消息,人民银行今日发行中国空间站建成金银纪念币一套。该套金银纪念币共2枚,其中金质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