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top

呼吸道疾病高发记者夜探天津市儿童医院急诊区

时间:2023-11-26 10:01   来源: 人民网    作者:苏小糖   阅读量:6215   

夜幕降临,气温逼近零摄氏度。裹着厚厚衣服的家长抱着孩子脚步匆匆走进天津市儿童医院。近来,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流感叠加其他呼吸道疾病高发,让不少家长揪心,医院也持续高负荷运行。近日,记者走进天津市儿童医院,夜探急诊区的孩子如何就诊、医护人员如何坚守。

急诊的“第一关”

凌晨3点,天津市儿童医院龙岩院区的急诊区里灯火通明。一位家长气喘吁吁地跑到鉴诊台前,怀里一岁的孩子正发着高烧。

值班护士罗畅赶紧接过孩子,快速查看脸色、按压眼眶、测血氧、轻声呼叫孩子,但是没有反应。“当时孩子的脉搏非常微弱,血氧饱和度不到90%。”罗畅初步判断病情危重,立即抱着孩子奔向两百米远的抢救室。经过50多分钟抢救,孩子终于脱离危险。

“鉴诊是急诊的第一关,初步辨别清楚患儿的病情和危重程度,才便于科学、及时治疗。”天津市儿童医院龙岩院区急诊科护士长刘静说,医院通过鉴诊疏导就诊儿童去绿、黄、红不同诊疗区。“更重要的是第一时间发现重症患者,抢夺急救时间。”

夜幕下,天津市儿童医院马场院区急诊区门口。新华社记者 徐思钰 摄

夜幕下,急诊鉴诊台前,新来就诊的孩子接连不断,值班护士逐一查看每一位孩子的面部和双手,询问家长相关症状,登记信息。登记后,家长直接到挂号窗口取号,再到相应就诊区域等待叫号就诊。

诊区外,医院的工作人员和安保人员也在加班维持秩序、帮助叫号,随着叫号牌再次翻动,又有几名家长带着孩子走进诊室。

露营小推车里的守候

晚上十点,大风呼啸。天津市儿童医院里暖气十足。急诊区内人来人往,不时传来咳嗽声。在诊室门前排队候诊的有怀抱里的婴儿,也有十几岁的青少年。

队伍里,几辆露营小推车特别显眼。不同于婴儿车,这种小推车像个小床,五六岁的小孩子可以躺在里面。家长推着小推车排队,孩子躺在车上休息。

天津市儿童医院马场院区一层急诊区,躺在小推车里的患儿与排队的家长。新华社记者 徐思钰 摄

在候诊区,一位敷着退烧贴的小女孩在小推车内熟睡,一旁的老太太静静地等化验单。

“孩子前段时间发烧不明显,咳嗽时间长,最近高烧到39摄氏度,持续不退。”老太太望着孙女一脸心疼地说,“用这种小推车,孩子舒服点。”

尽管等得心急,但队伍基本有序。同样推着小推车的一对年轻夫妻是第二次来医院,丈夫不时看看叫号大屏幕。“孩子们扎堆生病,队伍长,有心理准备,大家都相互理解。”

近日,天津市卫健委召开的“冬春季呼吸道疾病防治”主题新闻发布会传来好消息,目前全市门急诊和住院以及药品等医疗资源比较充足。截至发布会当天,全市儿科门急诊量已连续3天下降,儿科就诊需求趋缓。

医护人员、行政人员、物业全员上阵

龙岩院区急诊科主任顾艳敏连续看完三十多位病人,已经四五个小时没喝水、没吃东西。趁着病人进门的空隙,顾艳敏到更衣室利索地洗了洗手,拿出医院准备的慰问食品,吃了两口,便又回到了问诊室。

“这是医院给急诊的医护人员准备的食品。”顾艳敏指着吃了两口的小面包告诉记者,医院工会专门发放了慰问物资,放在更衣室里,饿了可以垫垫肚子。

天津市每千名儿童拥有儿科医生数量约为1.14名,高于国家卫健委到2025年达到0.87名的要求,加上中医儿科、全科医生的补充,全市整体儿科资源相对较为充裕。不过,面对大量儿童患者就诊,医护人员的工作量仍然很大。

在天津市儿童医院马场院区,商跃云正在问诊。新华社记者 徐思钰 摄

血液科副主任医师艾奇每周都要出夜间儿内科门诊。“我们做好应对‘持久战’的准备。”

“赶上病人特别多的时候,完成急诊轮转的大夫也留下来继续帮忙。”马场院区重症医学科行政副主任、主任医师商跃云说,“病人增多的时候,医院会在5到10分钟内调配医生支援急诊。”

为了让更多患儿及时就诊,不少行政人员调到急诊区值班,带着“执勤”袖标,引导患者、维持秩序。“全院员工和物业人员共4000余人,全力以赴保护诊疗高峰下的宝贝。”天津市儿童医院院长刘薇说。

当记者准备离开医院时,急诊区里家长和孩子仍在进进出出。随着又一声叫号声响起,排队候诊的一对母女急匆匆走向大夫……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