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随着以全球变暖为特征的气候变化进一步加剧,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趋多趋强,给人类的健康带来挑战。国家疾控局等13部门9月18日公布《国家气候变化健康适应行动方案(2024—2030年)》,提出到2025年,健全完善多部门气候变化与健康工作协作机制;到2030年,气候变化与健康相关政策和标准体系基本形成。这意味着,我国将开展专门行动,更好防范气候变化给百姓健康带来的不利影响。
如何提升气候变化下的健康适应水平?方案部署了10项行动重点任务,包括提升气候变化健康风险防范和综合干预能力、增强应对气候变化卫生保障能力、增强健康与公共卫生系统气候韧性、加快气候变化健康适应科技创新、推进气候变化健康适应全球行动等。
研究显示,气候变化影响和风险具有显著的区域性,切实有效的适应行动能够降低国家和地区面临的气候变化不利影响和风险。对此,我国将推进疾控、卫生健康、环境、水利、气象等部门的政策融合,出台重点地区和重点领域适应气候变化的健康与公共卫生政策和综合干预措施。
面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提升卫生应急处置能力是守护百姓健康的关键之举。方案明确,要制定平急结合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应急预案,开展多部门参与的联合演练,提升自然灾害下生活饮用水卫生保障、传染病疫情监测与控制、病媒生物监测与控制等卫生应急处置能力。同时,增强卫生应急救治能力,包括加强医疗机构急诊、急救应对突发性大规模病患的收治能力和物资储备等。
《 人民日报 》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展览现场。中国国家博物馆供图123456789下一页人民网北京1月9日电(记者刘微)1月8日,由中国...
1月8日,人们在西乌珠穆沁旗的一家瑜伽馆练习瑜伽。近年来,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随着牧区生...
春节临近,沈阳局集团公司沈阳车务段把电煤运输作为重中之重工作来抓,确保管内11家电厂电煤储备充足,为...
据人民银行官网消息,人民银行今日发行中国空间站建成金银纪念币一套。该套金银纪念币共2枚,其中金质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