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针编织是民间流传久远的手工技艺,巧妙融合传统的钩、绣、编、织技法,同时注入现代美学元素,形成别具一格的编织工艺。今天的“身边的文化‘两创’”,让我们一起跟随任城区非遗项目传承人周红,感受这项民间传统手工技艺的魅力。
任城区非遗项目手工钩织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周红:“今天教铃兰花,铃兰花它可以做花束,可以做摆件,还可以做挂件,用途比较广泛。”
任城区非遗项目手工钩织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周红:“我从5岁开始学习钩织,我们家是住在部队,父亲是一名铁道兵。部队大院有一个陈叔叔,他是从广东来的,手把手教给我钩织。但是那个年代没有钩针,我身边也买不到钩针,陈叔叔就从他老家拿来,送给我一个钩针,一直到现在还在使用,已经有60年的时间了。”
任城区非遗项目手工钩织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周红:“过去都是平面的作品,比如说盖缝纫机的,盖茶盘的,最多还有桌布、床罩。每一个作品都不是一样规格,你都要重新做图。有的时候做好几张,才能做出一张完整的图纸。十八九岁的时候,我就来到济宁了。从部队到地方,我想要做出艺术性更高一点的作品。荷花是济宁市的市花,怎么样把它用钩织的形式来表达出来,我到荷塘里去观察,做了将近两个月的时间,才把荷叶完整地做完。荷花我就拿来线材,深粉浅粉,我就用线材来钩。但是钩出来完全和真实的荷花不太一样。后来就想到用上扎染技术,经过一段时间实验,最终完成了这一朵,我还是比较满意的。还有这个莲蓬,它是立体的,莲子是可以拿出来的,大概整个作品用了半年的时间。”
钩织既是一项手工技艺,也是艺术创作的过程。描绘轮廓,勾勒雏形,起针、绕线、钩边,针线在周红手中翻飞起舞,一针一线,一张一弛,编织出五彩缤纷的世界。
任城区非遗项目手工钩织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周红:“我就想着怎样结合济宁的当地文化,大胆地创新工艺,将更多流行元素加入进来。作为钩针编织的非遗传承人,有责任把钩织文化传承下去。”
2023年,山东省首期“美丽工坊”残疾妇女技能培训班在济宁开班,周红担任钩织讲师。多年来,通过“红莲大姐手工坊”“美丽工坊”等平台,周红积极推广钩织技艺,带动就业共2000余人。
学员陈晓曼:“她很细致也很有耐心,手把手地带着我们,现在还做网络直播,让更多的人受益。”
任城区非遗项目手工钩织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周红:“网络直播授课我已经坚持了6年了,也有五六百场了。我觉得非遗的传承和普及,与我们传承人的态度是密不可分的,希望更多非遗传承人可以参与到直播等方式的传播中来,可以让钩织这一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发展下去。”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