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俊惠,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医师)
毛俊惠,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全国名老中医专家国医堂名医马文珠教授亲传弟子,并跟随首都国医名师唐玉秀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王丽平教授出诊学习。毕业后在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工作。
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人出生后,所有的生命活动都有赖于后天脾胃摄入的营养物质。先天不足的,可以通过后天调养补足,同样后天失调的也可透过调治脾胃去病延年益寿。即使先天良好,如不重视后天脾胃的调养,久之就易多病减寿。
脾胃虚弱含义比较笼统,包含了脾气虚、脾阳虚、脾不统血、中气下陷、胃阳虚、胃气虚、胃阴虚及脾胃虚寒等中医证候。其中脾气虚是脾胃虚弱的基本类型,脾气虚证是指脾气不足,失其健运所表现的证候。多因饮食不节,劳累过度,久病耗伤脾气所致。
一、脾胃虚弱有哪些症状
脾胃虚弱的常见临床表现:病程较长,泄泻时轻时重、或时发时止,大便稀溏,色淡无臭味,夹有不消化食物残渣,食后易泻,吃多后见腹胀、大便多,平素食欲不振,面色萎黄,神疲倦怠,形体瘦弱,舌质淡,苔薄白,脉虚无力。
如表现为脾气虚则见:脘腹胀满,食后为甚,口不知味,甚至不思饮食,大便溏薄,精神不振,形体消瘦,肢体倦怠,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或白,或肢体浮肿,舌淡苔白,脉缓弱无力。
如表现为脾阳虚则见:腹胀纳少,腹痛绵绵,喜温喜按,形寒肢冷,大便溏薄清稀。或肢体困重,或肢体浮肿,小便不利,或见白带多质稀。舌质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如表现为脾不统血则见:为脾气虚则运化无力,气血亏虚,可见食少,腹胀,便溏,肢体倦怠,少气懒言,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缓弱。一为多种出血症状,如便血,尿血,月经过多,崩漏等。便血而属脾不统血者,以大便下血,血便混杂,或先便后血,血色紫暗,或大便漆黑,兼见脾气虚症状;崩漏而属脾不统血者,表现为暴崩下血,或淋漓不尽,色淡质薄,面色白或虚浮,身体倦怠,四肢不温,气短懒言,纳呆便溏等。
如表现为中气下陷则见:面色淡白,眩晕易汗,短气,倦怠,食少,便溏、腹部重坠,便意频数,小便浑浊如米泔等。多见于胃下垂、肾下垂、子宫下垂、脱肛及慢性腹泻等病。
如表现为胃阴虚则见:见口干唇燥,嘈杂,干呕,饮食减少,或吞咽不利,食后胸膈不适,大便干结,舌红中心干,少苔,或舌光、干绛,脉细数等。
如表现为脾胃虚寒则见: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冷痛不适,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则缓,劳累或食冷或受凉后疼痛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食少,神疲乏力,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
毛俊惠主任表示脾胃病是中医上的理论,主要是人的脾胃功能受损,所诱发的疾病。在临床上包括很多种类型,比如脾胃虚寒、脾胃湿热等。一旦脾胃功能受损,会导致人体的气血化生受到影响,导致气血不足,诱发面色苍白、精神不振、身体乏力,同时还会伴随恶心、呕吐、胃痛、反酸等消化道不适。
脾胃虚弱中医如何调理
中医如何调理脾胃?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点:通过中药进行改善,中医在调理脾胃虚弱方面有着很多的经验,通过正规机构中医师辩证施治进行调理,一般的脾胃虚弱都会有较大的改善。
第二点:通过经络调整,通过针刺患者的中脘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等等,对于改善脾胃虚弱,使正气得到扶持,使病邪得到祛除都有很大的帮助。
第三点:通过日常的饮食、运动,还有情绪调节等多方面,来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特别是运动的进行,对于脾胃的健康也有很大的帮助。
毛俊惠主任表示,在日常门诊中有很多患者都是听朋友或者患友说吃什么对脾胃好,就去买来吃,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虽然都是脾胃虚弱但是每个人体质不同,病因病机不同,某些人吃这几位药管用,但你吃可能就没效果,所以还是建议脾胃虚弱患者,出现症状时及时到门诊就医,通过中医的四诊合参开出来的方子才是适合自己的。
脾胃虚弱吃什么
脾胃虚一般吃健脾养胃的食物,比如淮山,也就是山药,它具有益气养阴、补脾益肾、固精止带的功效,主要用来治疗脾虚证、肾虚等等。我们可以用淮山和瘦肉一起煲汤,也可以用淮山加瘦肉加谷芽、麦芽、茯苓、白术等一起来煲汤,可以达到一个健脾益胃的作用。脾胃虚我们还可以用砂仁,砂仁是一个健脾胃的中药,可以用砂仁泡水或者用砂仁来煮汤,都可以达到一个健脾胃的功效。
毛俊惠主任表示,饮食在改善脾胃虚弱上有一定的帮助,但饮食只是辅助不能把饮食作为治疗的主要手段。
日常注意事项
(1)保持精神愉快,避免过度疲劳、忧愁、悲伤、恐怖、紧张情绪和其他因素引起的精神上的创伤。
(2)饭前少用脑,吃饭要专心,饭后稍休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注意保暖,尤其是腹部的保暖,必要时经常在腹部戴一块棉肚兜。夏季亦不可贪凉露宿。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